西侯度遗址距今243万年 或蕴藏人类起源秘密

人类从哪里来?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直立人(Homo erectus)最早于距今约185万年前“走出非洲”。12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近日,法国《人类学》杂志2020年第11期刊登了山西芮城县西侯度遗址最新测年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判定该遗址同位素年龄为距今约243万年,早于西方普遍认为的人类从非洲“走出”的时间。

此项研究由南京师范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美国普渡大学和南非金山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

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东北,发现于1960年,1961-1962年和2005年两次进行发掘。中科院地质所钱方等曾采用古地磁方法测定遗址绝对年龄为距今约180万年,是山西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但是,由于西侯度遗址的石制品出土于河流相地层,石制品磨圆度较高,人工打制性质一度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质疑。

为确认西侯度遗址石制品及其所在层位年代问题,2009年至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者先后五次在西侯度遗址及其附近采集可靠的测年样品,并由美国普渡大学实验室进行测年,这些样品的测年每一次都指向240万年附近,误差范围6万年以内。

2018年,陕西省蓝田县上陈遗址发现126—212万年前的人工打制石器,表明古人类可能很早就出现在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而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年代及人工打制石器的最新测年是243万年前,较上陈遗址的212万年提前30余万年。

这也意味着,在直立人走出非洲之前,东亚地区已经出现了一种利用砾石打制石器的早期人类。其中之一,便活动在山西芮城西侯度。

链接历史如此巧合!

西侯度遗址年龄之谜:“243万年”是怎么得出来的?

今年,是山西芮城西侯度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发掘60周年。从1960年到2020年,从出土时的惊喜,到专家之间的争议,再到继续发掘和一轮又一轮的年代测定,直至现在得出最新结论——60年间,西侯度这处史前遗址,一次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发现在山西省西南端芮城县西北隅,风陵渡镇以北7公里的中条山,有一个叫作“西侯度”的小山村,黄河从其西边和南边绕过。

1959年,在西侯度村,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了一段距今100多万年前的早更新世轴鹿角化石。1960年,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贾兰坡,率队发现了更多的动物化石和“三块疑似人工打制的石块”。

1961至1962年,山西省文管会派出王建带领的团队,成员有张殿卿、陈哲英等人,进行了两年的发掘,获得几十件石制品和烧骨、有砍痕的鹿角,以及大量剑齿象、野牛、三趾马等早更新世灭绝动物化石。其中,涉及的主要动物有22种哺乳动物,重要的石制品32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经过加工的石器。石器原料多为石英岩。

1978年,贾兰坡、王建撰写的《西侯度——山西早更新世古文化遗址》正式出版,对西侯度的文化遗物及地质地貌、地层、动物化石进行了全面研究。经中科院地质所钱方教授等利用古地磁测定,西侯度文化遗物的绝对年龄为180万年,成为东亚地区人类最早涉足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在西侯度遗址发现的烧骨,据称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

1988年,西侯度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争论西侯度遗址从发现之日起,就不乏争论。

由于出土的石制品,来自属于二次搬运埋藏河流相地层,其人工打制的性质受到学术界质疑。世纪之交,新一轮有关西侯度遗址的讨论再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森水教授《关于西侯度的问题》,披露了西侯度遗址发现之初一些争论的细节,引发了新一轮有关西侯度遗址的讨论,西侯度的研究再度回归成为一个潜在的热点。

2005年,沿着父亲足迹,也走上考古道路的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注:即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益人,率队再度对西侯度遗址进行发掘,获得了一批具有明确人工痕迹的石制品,并得出结论:西侯度遗址中的石制品,是人类刻意选择石英岩这种坚硬的石料打制而成的。

但不同意见的探讨,依然在继续。

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沈冠军教授已与王益人开始讨论取样测年问题。2012年,由沈冠军教授主持、多人参加的“中国早更新世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埋藏测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西侯度遗址埋藏测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研究。

测年2009年至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和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两家单位的研究者,先后五次在西侯度遗址及其附近采集可靠的测年样品,并由美国普渡大学实验室进行铝铍同位素比值埋藏测年分析。

“每测一个样品,要花1000美元左右,每次十几个样品。”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王益人说,“但取得的数据令人乐观。这些样品的测年结果,每一次都指向240万年附近,而误差范围在6万年以内”。

2015年,南非金山大学凯瑟琳·库曼教授加入研究团队。

对西侯度遗址1960年代出土的石制品,凯瑟琳·库曼教授进行了仔细研究后认为:“学术界对于西侯度遗址石制品的性质曾发生过激烈讨论,但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石器上的剥片痕迹是人为打制的,尤其是发现了两个仅存少量石皮的石核和大量不含原生历史石皮面的石片,都指向了多样且持续的剥片过程,是无法在河流搬运中自然形成的。”

这一结论,与科学的测年数据相一致,西侯度遗址的同位素年龄,已经进一步精确到243万年左右。

这一数据,使西侯度遗址的石器,成为欧亚大陆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同位素测年证据支持的古人类遗迹。

意义“我是12月2日收到论文刊发的消息的。”12月16日,王益人对山西晚报记者说,“得知消息后,我写了一篇日记。”王益人说,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2020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二天,姗姗来迟的消息在焦急的等待中到来了,一块重重的石头落了地!这是对西侯度遗址发现60周年最好的褒奖和纪念。

他介绍,这个科学数据的确立,前后经历了大约十年时间,“非常不容易,光是按照科学方法取样,2009年7月到9月,打钻就打到70米深”。

芮城西侯度遗址发现的人为打制的石制品,新测定为243万年前,证明了直立人走出非洲之前,欧亚大陆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掌握利用砾石打制石器的早期人类的存在,“经过多轮科学实验获得的243万年的测年数据,突破了西方主导的‘走出非洲’理论。芮城西侯度和陕西蓝田上陈的考古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黄河文明的源头价值。”

从贾兰坡的发现开始,西侯度遗址的发掘研究,汇集了三代考古人的心血,王益人表示,目前的新成果,要让西方考古学理论体系普遍接受,还有一个过程,“但西侯度遗址所具有的科学价值是值得肯定的。随着科学技术与考古学研究的发展,相信还会有更新的发现和证据,来证实这一结果。”

文娱

抢救古岩画

2021-5-28 2:26:57

文娱

陈独秀父子:亦有星星火,作歌靠少年

2021-5-28 13:24:09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