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Dribbble 改版到底改了什么?

作为一个追波的中低端玩家,习惯于在该平台学习、发现和发布一些作品。对于最近改版,身边也有一些设计师朋友在讨论,也有一些不经常关注的找我交流对这次改版的看法。当然我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因为毕竟关注了Dribbble三次主要的大改版,每次改动的背后缘由,听我慢慢给各位看官道来。

简单的回顾

大家应该都知道的,大概在11年前,两位联合创始人  Dan Cederholm 和  Rich Thornett ,他们两人是非常好的朋友,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住在同一个地方,Dan说他可以通过自己家的门看见Rich家的后门,这么近的距离加上职业相同,最终他们如愿的在一起工作了。二人因为职业和技能的完美搭配,没有考虑商业计划,也没有伟大的愿景和目标,就开始做副业项目了。

结合了他们在设计和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于是在2008的年的时候最初版本的Dribbble就已经建立,2009年发布了第一个版本,一个小型的面向设计师的网站、社区。设计师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成果。但是也有一些文章写到Dribbble的最初的概率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已经有其他网站这么做了?是哪个网站呢?DeviantART是相同时期,拥有的最大的面向设计和艺术爱好者的在线社交网络之一,具体谁是新概念就看客官您怎么看了。

网站建成后,联合创始人Dan Cederholm 于2009年7月8日发布了第一个shot(国内称为第一枪)。

(by Dan Cederholm on Dribbble)

它和篮球有什么关系?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始终都会好奇的是明明运球的英文是Dribble,为什么追波网站单词的是3个b?当我一本正经的以为有什么深刻含义的时候,Dan在“welcome to the jungle”上的采访记录说了:“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Dribbble的域名可用”。

(图片来自Dribbble)

那和篮球有什么关系呢?不会是创始人喜欢打篮球吧?(斜眼看)确实,最初把篮球和设计分享放在一起是蛮不搭的,也想不出什么关联。篮球运动员身价千百万,设计师工资千百块。篮球爱好者头发茂盛,身体强壮;设计爱好者,两眼一抹黑,头发一吹满天飞。打篮球一般都发生在户外或者室内的球场,与体育锻炼有关。设计工作,大多坐在办公室电脑前,(你是不是开始有点想法了?)Dan的解释是,其实并没有想跟体育有什么直接关联,Dribbble最初的名字是双重隐喻,既“流露出你的工作作品和颠覆你的想法”。但是后期在不断的优化体验中,发现成员们用这些原本没有特殊定义的篮球标准术语越来越成熟,并且起到的很好的效果。加上的粉红色篮球徽标的引用,该产品对于新用户和潜在用户而言都是令人难忘的。这种品牌效应的是追波的一个意外。

T恤建立的社区(图片来自Dribbble)

这对于追波而言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也希望能分享出来。最初真正帮助追波起步的,是Dan一个一个的联系了50至100个伟大的设计师朋友和同事。并且还亲自给每人邮寄了T恤和手写笔记本。“嘿,您好朋友,请尝试一下我们的网站Dribbble。这是网址:XXX。”这是Dan当时邮件的内容。并且还强调了,T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让这些设计师感受到这个网站的用心,总比发一个“您好,看一下我们的新产品。”要好得多。这样精心的邀请,最终加入了50位设计师,他们分享了有趣且引人注目的作品,为网站的内容定了基调。同时这也为Dribbble后期的火爆浪潮的打下了基础。

(图片来自Dribbble)

很快,追波便成了篮球队的“线上版本”,因为他们总是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青睐。凡是相关领域的人都想加入其中,加上初步的50位设计定下的作品的基调,会让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网站只有优秀的设计和优秀的作品才能加入。使用邀请的机制不单单是因为要控制质量,Dan说:“邀请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平衡Dribbble和全职工作的同时让我们保持理智。很幸运,我们有很大的发展动力,但是直到收入成为让我们只专注于Dribbble的地步,邀请才确保我们可以在不担心其他事情的情况下优雅地进行扩展。就像谋生” 。看明白了吗?因为创始人还有本职工作要做,没有太多精力,所有要用邀请来做一些权衡。

依旧还记得那时候是一码难求,某宝价格都炒到大几百,但是随着追波后来开放给更多的设计师,即使新用户注册需要获得二级批准,流程变得严格复杂,但它任然是令人憧憬的高质量平台。“能加入的设计师都是最有才华的设计师“。当然这句话是饱受争议的,不管是现在还是在以前,因为没有被邀请的人无法发布作品,被邀请的人又不一定是有才华的人。但是总体而言,这一规则,截至目前,都保证了该平台作品的足够高质量。

我们知道如何举行聚会

为什么这段的标题是这个,感觉完全不搭啊。2017年Dribbble被Tiny收购,大家肯定还是有点印象。当时追波官方博客有发表过一篇文章《Transition Game》主要内容:“我们现在是 Tiny的一部分,这是由Andrew Wilkinson和Chris Sparling经营的新公司。借助 MetaLab,Designer News,Flow 和Pixel Union,Andrew和Chris组成并发展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公司产品组合。通过与Tiny联手,我们希望增强服务设计的能力,并沿着产品抛物线更快地发展”。

回到标题,我们知道如何举行聚会。是的,当初的欢快时光是在两位创始人的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是一个令人激动和值得回味的,但是作为一个社区,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业务的增长,它是需要做出一定的妥协,但是这个妥协不是让步,而是双赢的结果。原本的追波团队他们依旧喜欢保持着小规模的团队协作模式,兼有远程办公,依旧保有为该社区的参与和所有权。每一次的改动,都是社区内的成员可以接受的。

改版到底改了什么?

我们先简单说一下2020年之前的几次重要改版,2017年被收购后,紧接着就发布了新版,开始之前还是需要简单介绍一下新CEO—Zack Onisko的一些背景,你会更加理解改版的一些原因。

Zack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产品设计师,然后又从事产品管理和发展职位。最著名的是他在Creative Market(由Autodesk收购的全球设计内容市场)领导了增长战略。他还是Reforge和 500 Labs的导师。无论是在创意领域还是在招聘领域,他都有在各种初创公司工作的丰富经历。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次改版,基本上都是在围绕着以下几个方向在改动:(只交流与设计师相关的方面)

  • 促进用户增长,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绝大多数设计师关注的问题,作品始终得不到很好的曝光。

  • 招聘和项目雇佣,追波上绝大多数的设计师都是自由职业或者独立工作室(中国设计师除外)。

  • 远程协作,他们坚信远程工作是互联网的未来,所以提供的大多数服务,都在为此做准备。

2018年初的改版

1.最重要的改动就是在新用户注册流程中新增了推荐关注,这也是被收购后用户急速增长的阶段,大家都说可能是为了冲数据吧。这段时期也是很多团队和设计师涨粉的高峰期。如果持续保持一周两张优秀的作品,那么每周可以增长500-1000个粉丝。当然这段时间只持续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2.邀请码赠送几率变大,这也是本次改版的主要目的,那就是弥补之前追波用户增长缓慢的问题。我那段时间手上的码高峰时期是40个!对就是40个!当然时间依旧也维持不到半个月,多余没有邀请的码全被收回。

3.设计上,依旧保持深灰、浅灰和粉红色,卡片投影减弱,整站更加清爽,图片尺寸支持更大(原来800X600居多)质量更高。

(图片来自Dribbble)

2019年主要改版内容

(图片来自Dribbble)

1.首页新增按作品类型分类的筛选器,你可以通过标签、颜色、时间和软件类型来检索作品,提高检索效率。相比之前版本的只按时间和热度来推荐,改动的一部分目的是让更多的设计师的作品可以在首页的不同类目下曝光。这个改动,根据我在官方推特下看到的一些用户反馈,其实最主要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用户关注的作品的曝光问题。因为一个长期发布作品的设计师,如果作品一直得不到关注,他会很快放弃。 

(图片来自Dribbble)

2.作品上传支持视频格式,视频时长不超过24秒。作品支持多图上传,最多支持8张图片,相比之前的只能上传一张图,现在可以展现相同项目的更多镜头,可以多种格式混搭上传。同一个项目不会被人吐槽反复发布了。强化作品的源文件上传和下载入口,同时也更方便的去售卖自己的作品。

(图片来自Dribbble)

3.首页推荐规则更新(仅个人观点),为什么要说这个,因为这个确实是绝大多数人对追波的不了解(后面讨论),同时这也是在更新后,很多设计师和团队不满的地方。官方推特下有很长的讨论记录,不经常关注的人可能不会知道。

以前的算法很简单(非完全准确,仅个人测试结果)根据单位时间内赞量和流量来排序,这样 ,有庞大粉丝基础的设计师或者团队,基本上不要需去搞什么刷赞,只要找到合适的时间点发布作品就行。不管国内外的作品,平均歪果仁的点赞率要高于国人60%,具体原因不讨论。因此改版前,只要你作品保持以往的质量,有粉丝基础是比较容易上pop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绝大多数新人或者一些长期得不到推荐的人呢?肯定不干了,所以官方给出了明确的回复就是会优化算法规则来平衡老用户和新用户,以及惩罚违法规则的人——你们说的刷赞的人。具体规则不细说,主要变化就是:

  • 单位时间内,赞量平均增长速度越快,排名越高。

  • 短时间内赞量急速增加排名增加,容易被判断为“游戏”系统规则。

  • 相同时间内,相同赞量流量增长速度,粉丝基数越大,排名越低。

  • 同一团队或同一设计师,作品在首页只能出现一副。

  • 随时时间增加,平均赞量减缓,排名越低。

以上都是建立在你有一个质量不错的作品!这很重要!

改版后对新人和个人设计师是更加友好的,不管是新用户还是粉丝基数低的老用户。这次改版官方的回复是希望让我们更关注作品本身。因此你会发现这段时间是封号的高峰期,你想刷赞?说实话,你都不会刷。长期外部链接引入的,有刷赞嫌疑的,你的账号会被加入到一个限制列表。就是,无论你怎么发,作品再怎么好,都不会出现在首页。所以,遵守游戏规则,你才会慢慢回归正途。

推荐规则这个本来不想写上,但是总是听见很多人说谁谁谁又是刷赞,又是建群发链接等等,一边吐槽着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一边各个群里分享着自己的公众号非原创内容……绝大多数设计师都有一定的社圈和粉丝,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或者文章能得到更好的曝光,这个无可厚非,分享给自己的粉丝群和好友,没什么问题,熟悉的朋友互捧也可以。但是如果你们是有计划、有规则、有团体的互相捧,那就不敢苟同。

2020年最近的一次改版

最近的这次改版可以说是非常大胆了,就单说隐藏了团队和个人的社交信息和粉丝数量。下面我们简单看一下主要改动内容:

新设计旨在保持视觉和谐的同时充分展示您的创造力。

全站设计布局更加干净,全新的统一的设计系统,优化了的调色板,更轻便的代码库(加快了加载时间,这是国内一直头疼的问题)以及全新的配置展示方式来更好地将你的工作推到最前沿,你可以编辑你最好的作品排序,恰到好处的展示您的工作和个性。

最大的改动还是个人主页的改动,Pro和Pro Business用户(个人会员用户和团队成员)可以编辑自己的宣传标语,上传一张代表性的作品或其他内容。更像是一个个人站,一个作品集。作品的数据信息隐藏,让招聘人员和搜集灵感的人能更加专注于作品本身,至于粉丝和社交信息全部归纳到About里面。这一页就更相当于你的文字版简历吧。强化了消息控件,新消息控件,主要轻松一键,你就可以马上获得一个新的机会。

以上并非全部设计的优化改动,因为绝大多数的设计师核心关注的内容是:我的粉丝数去哪了?没有这些数据我的优势没有了、没有这些数据暂时没有动力去发布作品了……这就好比,如果站酷和UI中国等设计网站,将你的粉丝数隐藏,作品流量和赞量隐藏,你可能会获得越来越少的关注,你会有什么想法?你还会坚持不懈的发布作品吗?


为此,Dribbble副总裁Michael、首席设计师Ryan与众多设计师展开了一场深刻的讨论,不管是从产品还是业务的角度,隐藏对于个人或者浏览者而言的重要数据,突出显示了喜欢和收藏的数据,影响都是极其重大的。

有一半的设计师支持这样的改版:他们觉得这样可以让浏览者和招聘者更加关注内容,对待新人和粉丝庞大的用户或团队都更加公平,而且,这些数据指标是无法真实衡量该设计师或者团队的真实价值。Michael也是同样的观点, 改版的目的是希望客户和浏览者,能够通过作品的质量来衡量设计师的价值,而不是通过这些运营的“社会影响力“最为判断的佐证。

反对的设计师们认为:粉丝等数量也是其他设计师社区对工作质量的尊重/证明。由于有些客户或者浏览者不擅长判断技能或设计质量,因此他们会选择据相信平台呈现的数据效果,这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

作为一个有责任社交平台,在确定质量和价值(利益)时,应该做的是互相鼓励彼此超越社交指标,设计师的个人资料可以成为他们展示其作品的安全场所,而不是过分的依赖社交指标和数据指标,因为确定质量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压力和自我怀疑。这也是很多设计师对作品质量和相关数据的一些关注点,绝大多数人的观点已经是认为没有足够的粉丝基数和一定的社交圈影响力的设计师可能是不优秀的。反而埋没了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一群努力默默耕耘的设计师,好比大家经常说的,设计师要学会包装和宣传自己,这是没有问题 ,但是也是有问题的。我个人觉得追波这次的改版是在慢慢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淡化社交数据统计信息,是因为追波平台的绝大多数设计师不认为这些社交指标会过分影响设计师作品的感知质量并最终影响其价值。

我们始终都在创建一个设计师理想的社区

这是创始人Dan说过的一句话,并且我认为这也是追波一直做的非常好的地方,依旧自认为是一个初创公司的他们,设计思想的核心一直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着手进行设计,这与刚刚起步的内容营销增长是一回事。它们是非常相似的意识形态。几乎每一次改版,都是不断的在观察社区或者是在其他社交平台与社区成员不断的交流,许多功能来自社区成员本身的建议。你可以在一些社交平台直接与他们的创始人、CE0、首席设计师等任何人员保持沟通,本人也多次与他们互动,提出过很多意见,他们会非常仔细认真的听取你的意见并和你交流看法。

下注于远程协作,如上文所说,追波目前为全球大部分的设计师提供了“谋生”的手段。他们的理想状态是让设计师都可以进行远程工作,在家、在海边……你可以努力提高自我约束力,提高工作效率,让每位设计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这也是我向往的生活。


最后

“可以公平地说,我不是唯一一个开始喝Dribbble-Behance-Pinterest三重奏咖啡的人。”

饱受争议且一直都在聊的话题,国内外都是这样。追波与设计定义的对立。从最早在追波流行的迷彩投影,被认为是阻碍设计行业发展的,但是到今天却随处可以在各类产品中看见。已经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趋势,正在进入我们所谓的“真实产品”、“真实项目”中。这是一个让我们有能力不用去操心规则和法规,尝试新事物,尝试新创意,并能即时获得同行反馈的地方。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不断的学习和创作更好的作品就可以了。


“没有罪恶也没有美德。人们只是做些事情而已。”―约翰·斯坦贝克


如果哪一天UI中国也进行了类似的改版,隐藏了粉丝数量和作品的赞量流量,你会有什么意见吗?期待看见你的观点

参考阅读:

1.THE ULTIMATE GUIDE TO EVERYTHING DRIBBBLE

2.The One Who Started Dribbble with 50 T-shirts

3.What I Learned Co-Founding Dribbble

4.为什么设计不适合理性的势利小人

5.Introducing: A brand new Dribbble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时尚

零基础扁平插画教程之日常小场景设计应用插画--Summer

2020-3-21 8:00:00

时尚

用心思考从C端到B端的情感化设计方法和学习企业级产品的设计语

2020-3-26 8:00:0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