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宏观:2022年基建大概率高增,有哪些发力点?

2022年稳增长需要基建发力已是共识,但基建的回升幅度和发力方向仍有分歧。对此,本文首先从总量角度,对2022年基建投资整体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测算;随后从结构角度,分析了2022年基建可能的发力点。

核心结论:高度关注基建链条的投资机会。

1、2022年基建有望超预期高增,全年增速可能升至8%左右甚至更高(市场中性预期5-7%)。

2、结构上,新老基建将共同发力:

老基建:可重点关注交通水利、清洁能源、煤电改造、地下管网等4大方向;

新基建:“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约20%,年均体量1.6万亿左右,约为基建投资的10%,其中:数据中心、高铁轨交、5G等占比高,充电桩增速最快,可重点关注数据中心和轨道交通。

报告摘要:

1、总量看,2022年基建增速大概率明显回升

定性判断,2022年的基建投资能起来吗?近年来基建投资持续低迷,逆周期性似乎并不明显,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基建增速能起来吗?实际上,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基建投资主要对冲的是地产和出口下行,预计2022年地产和出口增速较2021年明显下行,将倒逼基建投资明显回升。

定量测算,2022年需要多少基建投资?基建作为稳增长的工具,其增速受到2022年GDP目标设定和GDP其他分项走势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根据我们测算,在消费复苏、出口下行但有韧性,地产回落但仍小幅正增长的假设下,要完成2022年5.5%的目标增速,可能需要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达到8%左右。

从资金看,有多少增量资金支持?2021年一般财政“超收歉支”、专项债结转合计可能达2万亿,有望提供额外支撑。2022年财政定调积极,广义财政投向基建的资金规模可能增长2成。单纯资金端的支持并不一定能推动基建的提升,还需考虑地方政府积极性、项目准备情况、隐性债务化解等诸多因素,但预计制约因素的拖累应较有限。

2、结构看,2022年基建投资将从哪些方向发力?

回顾2021年,传统基建分项大多低增,水上、航空、管道运输投资增速较快;展望2022年,从政策表述和数据来看,新老基建有望共同发力:

老基建:关注交通水利重大项目发力,清洁能源加速,煤电改造和地下管网加码4大方向。

根据“十四五”规划,交通、能源、水利是老基建的发力重点,具体而言:

交通:2021年重大项目多为初步开工,2022年将全面开工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工程的多个重点项目均是2021下半年或年底才初步开工,如总投资约3200亿元的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项目在去年12月开工,总投资约5300亿元的成都重庆至上海(沪渝蓉)沿江高铁项目在去年9月开工,二者2022年将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

水利:2022年水利建设发力空间较大。根据水利部规划,2020-2022年将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1.29万亿元。目前进度距离目标的增长空间较大。

能源:光伏风电是主力,储能投资增速最快,煤电改造投资可能加码。清洁能源方面,“十四五”期间,我们测算光、风、核、水电及配套储能系统的投资规模可能约3万亿元。其中光伏风电投资占比过半,2022年可能加速;核电投资规模也较大。我们测算清洁能源投资“十四五”年均增速约为10%,其中新型储能的增速最快。传统能源方面,参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态,预计2022年煤电改造投资可能加码。

地下管网可能也有所发力,旧改拉动效果不宜高估。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管道改建,指向地下管网投资将有所发力。旧改方面,“十四五”规划要求完成21.9万个老旧小区改造,2021年1-11月已新开工5.47万个,则2022-2025新开工年均仅4万个,且旧改投资强度较低,预计增量规模较为有限。

新基建:占比约10%,数据中心、高铁轨交、5G占比高,充电桩增速最快;2022年,数据中心和城市圈轨道交通可能是2大主要增量。

新基建作为基建投资的首要抓手,实际上多是产业投资,其增速较快,但规模相对较小,约为基建投资的10%。“十四五”期间,我们测算新基建7大领域合计投资规模可能接近8万亿元,年均1.6万亿,约为每年基建投资的10%左右。其中数据中心投资规模最大,占比近半;高铁轨交、5G的投资规模其次。新基建整体的年均增速约20%,其中汽车充电桩投资增速最快,5G、数据中心增速也超20%。

就2022年而言,数据中心和城市圈轨道交通建设可能是主要增量,其他分项如5G、充电桩等的增速较低或规模较小,对整体投资的带动可能有限。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超预期、政策发力超预期、极端天气干扰。

正文如下:

一、总量看,2022年基建投资大概率明显回升

定性判断,2022年的基建投资能起来吗?

近年来基建投资持续低迷,逆周期性似乎并不明显。1)一般认为,基建增速与经济增速负相关,主因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政策的重要抓手,其发力幅度取决于经济压力大小。这种特征在2013年以前尤为明显:如2008年、2012年经济危机后,GDP增速分别下滑4.6、1.7个百分点,后续2年内基建投资平均增速分别提升13.0、7.4个百分点。

2)但实际上,2013年后经济增速和基建增速均持续下行,更典型的例子是2020年疫情爆发后,GDP增速下滑3.8个百分点,但后续2年内基建投资增速反而下滑约1.8个点,一般认为背后是隐性债务化解、好项目缺乏、经济转型等因素的制约。

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基建增速能起来吗?按上述逻辑推导,虽然2022年经济压力增大,但受制于上述各类制约因素,基建增速似乎仍不乐观。但如果仔细分拆经济结构,可能得到不同结论:

基建和消费没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如果笼统认为基建是用来稳经济,则作为GDP主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应也和基建负相关,但实际上二者并没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很多时候甚至是同步变化:如2008年消费增速上升了4.9个点,同期基建投资也大幅上行6.5个点;2013-2018年消费增速持续下滑了4.1个点,同期基建投资增速也持续下行19.4个点。

基建和地产、出口的负相关性较好。从数据上看,2015-2021年,地产投资、出口的平均增速由-1%震荡提升至18.6%,而同期基建投资增速由17.3%降至-0.2%。实际上,正是近年来地产和出口保持强势,才为基建投资下行、处理政府债务问题打开了空间。

因此实际来看,基建投资主要对冲的是地产和出口下行,预计2022年地产和出口增速均将明显下行,将倒逼基建投资高增。

定量测算,2022年需要多少基建投资?

基建作为稳增长的工具,其增速受到2022年GDP目标设定和GDP其他分项走势的影响

1)GDP目标:预计2022年GDP目标增速可能定在5.5%左右(合意增速目标应是5%-5.5%;底线应是5%以上)(具体请参考年度策略报告《变局与破局—2022年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展望》)。

2)其他分项走势:总体思路是,通过支出法三驾马车进行拆分,以2021年作为比较基准,测算若要实现2022年GDP目标增速,所需要的各分项增速。我们测算结果如下[1]:

消费:预计2021年最终消费拉动GDP 5.3个点左右,2022年3.4个点左右,最终消费对2022年GDP拖累1.9个点左右。

净出口:预计2021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 1.5个点左右,2022年1.1个点左右,净出口对GDP拖累0.4个点左右。

制造业投资:预计2021年制造业投资增速13%左右,2022年7%左右,制造业投资对2022年GDP拖累0.5个点左右。

地产建安投资:GDP不含土地购置费,地产投资仅计入建安投资部分。预计2021年建安投资增速8%左右,2022年3.5%左右,建安投资对2022年GDP拖累0.3个点左右。

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需要8%左右。综上,消费、净出口、制造业投资、地产建安投资合计拖累2022年GDP3.1个点左右,假设2021年GDP增速8.1%,则要完成2022年5.5%的目标增速,还需基建约0.5个点的拉动,按照上述测算倒推,需要基建增速提升8.5个百分点,若2021年基建增速-0.5%左右,则对应2022年基建增速8%左右。

从资金看,有多少增量资金支持?

2021年一般财政“超收歉支”、专项债结转合计可能达2万亿,有望提供额外支撑。一般财政方面,2021年“超收歉支”已成定局,收入端超收叠加税收缓缴等因素,结余规模可达8750亿左右;政府性基金方面,2021Q4专项债发行规模1.21万亿,考虑到政策推动在年底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这部分资金有望结转至2022年初发力。总体来看,2021年结转结余资金规模可达2万亿,虽然应不会全部转化为基建投资,但仍有望对2022年的基建形成额外支撑。

2022年财政定调积极,广义财政投向基建的资金规模可能增长2成。参考我们年度策略的分析,展望2022年,预计在积极的财政定调下,政府赤字率可能维持3.2%,专项债规模略降至3.4万亿左右;一般财政收入规模约22万亿左右,其中约8%的资金形成基建的实物工作量;土地财政拖累下,政府性基金收入略降至8.1万亿,其中约有9%的资金投入基建。总体看,我们测算广义财政投向基建的资金规模合计约为4.9万亿,较2021年提升21.1%。

当然,单纯资金端的支持并不一定能推动基建的提升,还需要考虑地方政府积极性、项目准备情况、隐性债务化解等诸多因素,但从近期政策表态来看,上述制约因素的拖累应较有限(具体请参考前期报告《不寻常的纠偏—逐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二、结构看,2022年基建投资将从哪些方向发力

回顾2021年,基建分项大多低增,水上、航空、管道运输投资增速较快

从专项债资金投向看,近7成用于基建投资。根据财政部数据,2021年新增专项债中,约5成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域;约3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约2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城乡冷链物流等,合计有近7成用于基建相关投资。

从基建细分行业看,2021年三大传统基建行业普遍低增,水上、航空、管道运输投资增速提升较多。2021年1-11月电热燃水、交运仓储、水利环保投资增速分别为0.2%、1.1%、-1.3%,均较2020年明显下降,仅水上、航空、管道运输三项细分投资增速提升,分别较2020年提升4.2、37.4、12.1个百分点。

展望2022年,从政策表述和数据来看,新老基建有望共同发力

2022年,预计新老基建有望共同发力。从近期政策表述来看,新老基建应会共同发力,如12月23日发改委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市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12月16日财政部明确的2022年专项债重点用于9个大的方向中,除了社会事业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多数都属于传统基建范围,也预示2022年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仍将较高。从数据看也较好理解,根据后文测算,新基建规模相对较小,只有基建整体的10%左右,老基建仍是基建投资的主力。

老基建:关注交通水利重大项目发力,清洁能源加速,煤电改造和地下管网加码4大方向

交通、能源、水利是老基建发力重点。“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四大重点方向是新型基础设施、交通强国、现代能源体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分别属于交运仓储业、电热燃水供应业、水利环保与公共设施业,是未来一段时期“老基建”的重点发力方向。

交通:2021年重大项目多为初步开工,2022年将全面开工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工程的多个重点项目均是2021下半年或年底才初步开工,如总投资约3200亿元的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项目在去年12月开工,总投资约5300亿元的成都重庆至上海(沪渝蓉)沿江高铁项目在去年9月开工,二者2022年将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项目投资金额预计将较去年明显提升。长赣高铁、黄桶至百色铁路、厦门翔安机场等多个项目均是2022年开工,预计也将带动新增基建投资。

水利:2022年水利建设发力空间较大。从总量看,根据此前水利部规划[2],2020-2022年将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1.29万亿元。而根据水利部数据,2020年、2021年1-7月分别完成重大水利工程投资1700亿元、1131亿元,距离目标的增长空间较大。从项目看,与交通强国项目类似,“十四五”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的重点项目也有多个是2022年全面开工。

能源:光伏风电是主力,储能投资增速最快,煤电改造投资可能加码。

清洁能源方面:从规模看,根据我们测算,“十四五”期间,清洁能源(光、风、核、水)及配套储能系统的投资规模可能约3万亿元,年均6000亿左右。其中光伏风电投资规模最大,总投资可能超1.6万亿元,占比过半,核电投资规模也较大。从增速看:10月8日,国常会提出,要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指向相关清洁能源投资有望加速。我们测算清洁能源投资整体的年均增速约为10%,其中新型储能的增速最快,年均增速可能超50%,抽水蓄能投资也有15%左右。

传统能源方面:11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实现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制造“三改”联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这预示2022年煤电改造投资可能加码。

地下管网可能也有所发力,旧改拉动效果不宜高估。近年来民生基建重要性不断提升,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要求“十四五”期间,必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来抓[3],指向地下管网将有所发力。旧改方面,“十四五”规划要求完成21.9万个老旧小区改造,2021年全国已新开工超5.47万个,则2022-2025年均新开工4万个,后续新增规模有限;且根据我们此前报告《政治局会议再提“旧改”,作用几何?》测算,旧改投资强度较低,年均带动固投可能仅0.5个点左右。

新基建:占比约10%,数据中心、高铁轨交、5G占比高,充电桩增速最快

新基建作为基建投资的首要抓手,实际上多是产业投资。近年来,包含新基建在内的“两新一重”投资已经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十四五”规划也将新基建作为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首位,足见其重要性。新基建的范围主要有两种定义:一是央视于2019年提出的7大领域[4]: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二是2020年发改委给出的3大方面:

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整体看,不论哪种定义,新基建实际上多是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产业投资。就测算而言,发改委的定义较为宽泛,难以准确测算,目前市场上测算新基建规模时采用较多的还是第一种范围。

新基建增速较快,但规模相对较小,约为基建投资的10%。

从规模看:根据我们测算,“十四五”期间,新基建7大领域合计投资规模可能接近8万亿元,年均1.6万亿,约为每年基建投资的10%左右。其中:数据中心投资规模最大,总投资可能超3.6万亿元,占比近半;高铁轨交、5G的投资规模分别可能达1.5、1万亿元,占比约19%、13%。

从增速看:新基建整体的年均增速约20%,其中汽车充电桩投资增速最快,年均增速可能近50%,5G、数据中心增速也超20%。

2022年,数据中心和城市圈轨道交通可能是主要增量。

数据中心方面,据信通院测算,2020年数据中心投资约3000亿元,未来3年或达1.4万亿元;据我们测算,“十四五”年均投资也可能超7000亿元,指向2021-2022年增速将明显提升。但应注意的是,数据中心的主要成本是服务器,外企份额占比较高,对国内企业的实际拉动可能有限。

轨道交通方面,“十四五”规划目标是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而根据我们统计,“十四五”期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6大城市群计划新增的城市圈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已达1.5万公里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3年拟新开工里程超过6000公里,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力重点。

其他新基建分项方面,5G的规模和增速虽然也较高,但环比提升可能有限:此前工信部预计2021年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这与我们测算的“十四五”年均增量相同。工业互联网、特高压、人工智能、充电桩等体量相对较小,带动作用也有限。

风险提示:

1、疫情演化超预期:如海外输入病例导致国内疫情二次暴发,可能拖累基建施工。

2、政策发力超预期:如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政策力度可能加码。

3、极端天气干扰:如洪涝、暴雨天气再度发生,可能拖累基建施工。

财经

李克强:针对市场主体需求实施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 确保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

2022-1-5 20:08:48

财经

科创板晚报|高通等巨头推出VR/AR硬件 纳微科技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131%-155%

2022-1-5 20:48:2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