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年报难产拿疫情当幌子没有用

年报难产年年有,但今年监管手下格外不留情。昨日有统计显示,截至本月沪深两市共有7家公司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被证监会立案,占到11家年报“难产”公司的一半以上。其中包括延安必康、未来股份、ST柏龙、ST辅仁、*ST环球、*ST邦讯和*ST济堂,监管对相关行为的定性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且,*ST邦讯和*ST济堂还因此被交易所勒令退市。

这一现象引发了业内不小的关注。笔者注意到,今年这些公司年报“难产”最主要的一个理由是疫情,但目前来看这说服不了监管层。比如,未来股份、延安必康、ST辅仁、*ST环球和吉林化纤等公司,均提及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1年年报的原因之一是疫情影响,但除了吉林化纤在5月27日晚公布了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截至目前并未因此受到监管处罚外,其他公司多数都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

很显然,即便疫情会对部分公司经营及审计造成一定影响,但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监管层还是会进一步甄别这是否足以解释延期披露年报的行为。

从实际情况来看,疫情更多还是个幌子,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公司财报数据的真实性无法与审计机构达成一致。以延安必康为例,按原先计划2021年年报披露时间为3月31日,但因审计机构不愿为公司将14.8亿收购的实控人资产一年多后作价5万卖出背书,直接导致年报“难产”;*ST邦讯则因为受赠成都能盾资产事宜的审计与评估,以及四川天府银行三方债务转移及债务豁免等事项上,未获得审计机构的认可。

笔者认为,11家延迟披露年报的公司中有7家最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比例之高显示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性问题,更多反映的还是当事公司基本面亮了红灯。申请年报延期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该暴露的问题最终还是会暴露,存有侥幸心理过不了关。

从审计机构层面,其之所以敢直接说“不”,则反映了近年监管层对中介机构监管的加强,迫使审计机构站在独立、客观、专业的角度审视被审计企业的财务报告。发现瑕疵得不到公司方面合理的回应,审计机构宁愿拒绝签字拿不到部分审计费用,也不敢冒着被监管机构重罚的风险为企业背书。

笔者认为,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一个好现象,监管层以重罚施压中介机构,让后者不敢懈怠,审计机构勤勉履职也可以更好地发现上市公司舞弊,并以拒绝在年报上签字向监管层发出“警讯”。当审计机构发出信号后,监管部门随即采取措施,根据提示立案调查并顺藤摸瓜尽快查清真相,让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上市公司及涉事的实控人、高管受到应有处罚,形成监管闭环。

财经

财联社6月15日早报(周三)

2022-6-15 7:00:00

财经

【数读IPO】今日3只新股申购 国产CPU龙头及军用无人机龙头在列

2022-6-15 7:20:37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