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小东:儿时朋友都胖了

“我认为这些摄影作品有一条风格统一的暗线,即刘小东对于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关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美琳 厦门报道

“刘小东,东北人,主要画画,也拍照——不过他拍的东北澡堂,和任何一个人拍出来的都别无二致。这里面有一种东北人的实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是什么样就什么样,该咋的就咋的。”

这是今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无界影像”单元中,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小东“儿时朋友都胖了”个展的展览前言。

展览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

刘小东,1963年生于辽宁省锦州市,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他是中国新现实主义绘画开拓者,早在2006年,其油画《三峡新移民》就曾拍出2200万元,创下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而在《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上,刘小东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6,841万元人民币名列第10位。

“无界影像”,顾名思义,即非专注于摄影的艺术家在摄影领域的跨界探索。值得一提的是,除刘小东以外,诗人北岛、当代艺术家赵半狄亦参与了今年的“无界影像”单元。

“我一直很喜欢做这个单元。不是专门拍照的人,拍出来的东西反而很有意思,因为他们拍照不是职业的要求,而是出于其他的冲动。”作为本次刘小东个展的策展人,任柏玉参与了展览策划的全过程。她在现场布置了如婚纱般梦幻的巨大白纱,将刘小东的摄影作品隐匿在似有似无的白纱之后,创造出一种私密的、内部的审美体验,在今年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上独树一帜、引人驻足。

展览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

“艺术的形式终归只是形式而已,真正重要的内核是在‘生活’这个大型的艺术现场中,不断睁大眼睛,不断跳动心脏。”日前,新锐策展人任柏玉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也分享了她对于刘小东摄影作品的思考。

《21世纪》:请介绍一下此次刘小东摄影个展的情况。为什么展览的名字叫“儿时朋友都胖了”?

任柏玉:其实这次的名字借用了刘小东2014年在上海民生当代美术馆的展览。那次之后,刘小东出了两本画册,这次展出的作品也都来自于这些画册。

“儿时朋友都胖了”是一种很贴切的表述,“胖”代表着变化,不光是身形上的变化,还表现出时间跨度之大。从他八几年开始用胶片拍到现在,拍了家人和很多朋友。像王小帅等的朋友也出现在照片中,他们跟刘小东一样,从年轻时的默默无闻变成名人,你能透过照片看到他们的变化。另外,“胖了的”也不仅是朋友,社会也在这些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变得愈发臃肿,可能少了一些很简单的东西。

不过,这次的展览和上次也有区别。不同之处在于我把他拍家人还有朋友这些较为私人的影像,放到了一个相对来说不太重要的位置。因为我不想让大家一进去觉得这是像名人堂的地方,就把它们做成了视频,只占了展厅很小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我选择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一些看起来非常随机的场景。有一些作品令我印象深刻,其中一个就是在画室里打工的男孩,身上盖着蚊帐在地上睡觉。这张照片在视觉上非常漂亮,我把它放大摆在了展厅中间。我认为这些摄影作品有一条风格统一的暗线,即刘小东对于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关切。

《21世纪》:此次布展现场为什么有类似于婚纱的创意,灵感来自哪里?

任柏玉:我是从那个男孩的身上得到的灵感。其实我选择的材质也是蚊帐,照片中的男孩也是扯了一块蚊帐盖在身上。蚊帐像一层保护,同时又非常脆弱,不保暖、不结实,可能什么都防御不了,但我认为这反而是一种特别温柔的保护。

最开始,我就想象把这个展厅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内在的部分,这部分要在帘子后面被隐隐地包起来,里面又有光透出来,所以我将男孩的照片放大摆在蚊帐后面。还有就是刚才提到的普通人场景,我想这是刘小东内心里很关注、很在意的部分。

《21世纪》:在你看来,刘小东以画家的身份来切入摄影领域,这些摄影作品是否与他的绘画有相通的个人印记?

任柏玉:我觉得是有的。以画家的身份切入摄影领域,刘小东没有把摄影当作品去拍,也没有代入所谓“摄影艺术家”的身份,他在当下出于某个心理动机、动了一个心思才去拍照。

陈丹青曾经这样评价:刘小东的禀赋——他不知道,也不必知道的禀赋——是如动物般观看世界。动物的目光,无明、无辜、无情、无差别,不存意见,不附带所谓文化。他永是在看。

展览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

这种气质也存在于他的摄影作品中。实际上,刘小东拍很多照片是为了后面去画画,因为很多的即时场景不允许现场作画,时间也好、机会也好,都是一闪而过的。相比绘画,摄影具有及时性、容易捕捉、立等可得,但是绘画需要你有充足的准备,所以偶然的东西很容易错失。他自己也说过,拍了很多照片就是想画画,但是当时没找到感觉,后面看了好多遍之后突然就知道怎样画了。

《21世纪》:这次展览的前言别具一格,很贴近日常的话语体系,在整个摄影节里也令人印象深刻。为什么选择采用了这种方式撰写展览前言?

任柏玉:首先是为了尽量贴合刘小东摄影作品的主题和气质。可以看到,他的这些作品是出于本能而没有任何学术概念的,我不能违背他的出发点。他拍的东西并不严肃、高深、抽象,反而是实在、具体、关于生活的,是有情感和温度的。 所以我倾向于在前言中把事情说清楚,让公众理解作品,我想这是前言的意义。我想让公众从开头就进入到一个舒适的场域。实际上,展览的前言文字也不是非看不可,刘小东的摄影作品本身已经很成立了。前言只是有另外一个人试着离艺术家稍微远一点,从而可以更好地观察这些作品,我想这也是策展人存在的意义。

附:展览前言

(作者:刘美琳 编辑:梁信)



生活

跟着水产专家学吃鱼

2021-12-18 0:08:53

生活

捐赠高性能计算中心、3年投入2亿:杨元庆和联想助力上海交大科技创新

2021-12-18 5:01:56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