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卓纳画廊创始人David Zwirner:奔涌吧,云艺术的“后浪”

立夏时节,风暖昼长,万物并秀,象征了对春天的告别与夏日的开始。5月5日,卓纳画廊中英双语线上展览《立夏》与画廊的香港空间的重新开放同期开幕,带来Josef Albers、Harold Ancart、草间弥生、Josh Smith等人的作品。

这间国际知名的画廊1993年成立于纽约,至今已在伦敦、中国香港和巴黎相继设立空间。创始人David Zwirner于2018年在英国艺术杂志《ArtReview》评选的“全球艺术权力榜100人”中名列榜首,并自2012年起一直位列前五名。

由于疫情的爆发,卓纳画廊自今年1月开始便关闭了香港空间,目前画廊位于纽约、伦敦、巴黎的其他空间也暂停营业。即便如此,David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仍表示:“从短期来看,疫情对艺术行业来说将非常糟糕,因为没有交易、没有博览会,并不是每个画廊、每个艺博会都能幸存下来。但是我认为,当走出疫情的阴霾,我们将重新评估自己的业务方式,或许还会考虑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来开展业务。”

位于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5-6楼的卓纳画廊香港空间。资料图

卓纳画廊是全球最早创立线上展厅的商业画廊,在实体展览空间暂停开放、拍卖行相对不活跃、艺术博览会也相继取消的当下,它凭借多项数字化服务开启了艺术市场的互联网新布局,带来了分别聚焦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工作室”和“杰作”线上项目,还有“平台”系列,与驻纽约和伦敦的12间中小型画廊免费分享网络平台,共度时艰。对此,David Zwirner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深入探讨受到疫情影响而加速互联网化的艺术世界。

《21世纪》:您如何看待艺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当下的特殊时期,艺术的功能是否发生了改变?

David:现在的我们不能再到美术馆或者画廊去欣赏艺术作品,我认为正是时候反思艺术对人类的意义。我怀念与艺术作品共处一室的物理观感,同时也怀念伟大的艺术作品带来的审美与智力的双重挑战。艺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环境让我们的现实生活接触不到艺术,也让我们变得贫乏无趣。

卓纳画廊创始人David Zwirner。资料图

《21世纪》:这次的疫情会对画廊和收藏家产生什么影响?您认为这会影响收藏家对艺术品的喜好吗?哪种艺术品可能最受欢迎?

David:据我所知,当遇到重大社会危机,人们对艺术品的喜好确实会随之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时,潮流型艺术家的吸引力下降,而能够传达真实信息和创作意图的深刻型艺术家变得更受欢迎。2009年最热门的是类似于Marlene Dumas和Kerry James Marshall等艺术家的作品,几乎是一夜之间,这类作品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水涨船高。所以我判断这次疫情中我们会看到过往一些浮华肤浅的明星作品变得暗淡,而那些意义深刻、表达形式丰富的艺术家则会崛起。

《21世纪》:2019年卓纳线上展厅年同比销售增长了400%,日常以六位数美元的成交价售出作品。今年线上销售会否成为市场的主力和主流?

David:答案是肯定的。今年的在线交易显然将大幅增长,因为我们的业务主要都依赖线上进行。而5月5日开始我们重新开放位于香港的画廊,这才是我们回到实体画廊的开始。预计纽约空间至少到六月份才有望真正重开实体空间,所以我们可以与客户沟通的渠道就在线上。对于线上销售,亚洲地区表现尤为强劲。在我看来,在包容艺术市场的线上购买形式方面,亚洲买手要领先于欧洲和美国的西方买手。

《21世纪》:线上展厅是虚拟的平台,要如何通过虚拟平台与真实的客户建立信任呢?

David:这个问题十分关键,因为信任是我们一切线上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我们的客户本质上必须十分信赖品牌。买家既需要信任画廊,同时也需要相信艺术家,我认为这是线上平台获得任何形式成功的关键。

《21世纪》:相比于亲身前往实体展会或画廊,浏览线上平台的用户是否会缺少购买作品的急迫感?

David:线上平台的运营需要的是抓住访客的想象,你需要展示有趣而又吸引人的产品,这是关键。一旦你做到了,你的客户就会增长得很快。更重要的是,客户浏览的线上展厅非常像一个艺博会,可以视为一个有同样紧迫感的地方。客户们知道他们必须快速出手,还有很多人在同一时间也在浏览。上个月线上展厅展出的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在大概24小时内全部售罄。

《21世纪》:对于新推出的《平台》系列,卓纳会把相关的咨询直接转给具体的画廊,并且免除佣金。为什么会免费为中小画廊提供线上平台?

David:我们经历过不少危机,比如9·11事件还有飓风桑迪事件,业务被迫停止。我一直觉得危机让各个画廊之间产生了同事般的友谊和互助精神。虽说画廊是艺术品交易商,但我们从事这行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可以说我们对艺术的喜爱更甚于金钱。27年前卓纳还是一个很小的画廊,当时我们得到了其他年长的同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免费提供线上平台将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对我们而言这不过举手之劳,因为线上平台已经成熟。我们真诚地邀请年轻的画廊加入我们搭建的网络平台,与我们的客户和他们自己的客户建立联系。

《21世纪》:如果未来线上销售继续走高,卓纳画廊是否会考虑减少参加艺博会?

David:会的。艺术博览会的模式需要重新反思,目前各种各样的小型博览会太多了。我认为大型的重要展览会,例如香港的巴塞尔、迈阿密巴塞尔,还有伦敦、纽约、洛杉矶的弗里兹艺博会等,它们可以让人感受到急迫的购买氛围,这才是我们需要的艺术博览会。反之,对于缺乏这种吸引力的艺博会,买手感觉不到紧迫,真的就只是在浏览作品而已。对于那类艺博会,我认为它们在几年之内很难与声势逼人的线上平台竞争。

《21世纪》:卓纳画廊将于5月5日对公众重新开放在香港的艺术空间,向市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对未来的市场,你有什么预期?

David:在过去的20多年中,艺术市场呈指数增长。现在其他市场都在收缩,艺术市场也同样在收缩,但我无法想象未来它不会继续增长。尤其是亚洲的市场,那里是以教育为导向的社会,有很多人正在学习艺术知识,而艺术是能够满足热爱思考的人们最佳的智力和审美追求。因此,尽管明年市场可能会非常艰难,但我认为前景依然相当积极和广阔。此外,就2009年的经验看来,当市场陷入困境时,事后都被认为是购买艺术品的最佳年份,因为艺术品的可得性更高,价格也更公道。因此,不少藏家将2020年视为斩获藏品之年。

(编辑:董明洁)


生活

“散装”美国将向世界输出混乱?

2020-5-10 7:03:12

生活

解读丨中国为何紧急叫停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防疫物资?

2020-5-12 13:06:11

搜索